|
销售热线:021-61485001
传真电话:021-61485002
|
|
特色收藏毛边连环画 |
“毛边本”,是一种出版物版本,一般指装订成册的书籍或杂志不加裁切,使得书边不齐,毛茸茸的,洋溢着别样独特的自然朴素之美,非常别致。有的“毛边本”是让读者在买回去阅读时自己动手裁切开来的,这让读者对于“毛边本”更有一种亲切感。鲁迅是毛边本的早期爱好者和提倡者之一。
20世纪30年代,毛边本这种装帧形式的书籍和杂志曾经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很受人喜爱。当时,鲁迅的《域外小说集》在初版时就是典型的毛边本。1935年4月10日,鲁迅在致曹聚仁的信中写到:“《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但如麻烦,那就算了,而且装订作也未必肯听,他们是反对毛边的。”1946年12月11日,唐弢发表《“毛边党”与“社会贤达”》一文,他说:“我也是毛边党党员之一,购新文艺书籍,常要讲究不切边的,买来后亲自用刀一张一张的裁开,觉得别有佳趣。”
何谓毛边本(又称毛边书)?这在《辞海》上是查不到的。
但是1981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对其有一个仅九个字的最简明扼要的注解:“书籍装订好后不切边”。
在卢震京编、刘国钧与李小缘合校的《图书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58年9月版),有“书边”一条述及与之有关的种种“学问。
“书边”条目的释文谓,线装书页上之四框为边,平装或西书除脊部外,其余切口处总称为“书边”,大抵“精装书边,翻读日久,易着手污,为使阅者增加美感起见,有将三边加着颜色者,统称之为‘色边’”。其重要者有“霜状边”、“大理石状边”、“红边”等各类,对于家藏西洋书的人来说,以上当颇熟悉。至于其“形式”,大抵可分为“切口边”、“未切边”、“压花边”、“两面光边”等。
有关“未切边”之书,边春光主编的《出版词典》中说:“平装本的一种形式。书芯装订成册后不加裁切,让读者在阅读时自己裁开。使书边不齐,以保留自然朴素之美,增加读者对书籍的亲切感。国外这种装订形式多用于页数不多的文艺书籍,以法国较常见。我国在30年代也曾采用过这种装帧形式,如鲁迅《域外小说集》初印本即为‘毛边不切’的。”
总而言之,毛边本其实就是书在印刷过程中,故意留下最后一道工序,不切边,让他以自然状态留下“三边任其本然,不施切削。”(鲁迅语)。这种情况主要是书的作者在印刷过程中要求的,一般是作者留下来赠送给好友或者圈中书友,这种书印量并不大,举个例子,例如五千至一万本印量的书一般也就是做一百到两百本之间,正因为稀少,所以可贵,因此对藏书人来说就弥足珍贵了。至于为什么有人喜欢毛边本,引用徐雁先生一段描述就是因此,"知“毛边本”之趣味与否,乃是一个读书人在书籍文化的殿堂里能否登堂而入室的一个标志。用时下的俗语来比方,是否家藏“毛边本”并欣赏之,乃是检验主人在书文化世界里,能否从“厨房”的物质层面,昂然而入“厅堂”精神层面的重要尺度"。毛边本主要是在藏书爱好者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流行,人数还不太多,但现在有渐趋见热的状况.
不切边的毛边本,对读者的耐心和时间而言,无疑是个考验。毛边本不裁边就无法阅读,因此,有边裁边读的,也有先裁后读的。但可以肯定,如果一本毛边本未曾裁开,那就说明书的主人从未读过这本书,不管他收藏此书的时间有多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