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花红 今朝绿叶
——记连环画家童介眉
童介眉,在连环画苑可谓一朵绽开得很早的红花。远在1956年,年仅15岁的童介眉在上海群光中学读书时,他的一幅油画作品《把木材运往建设工地》就刊登在北京《连环画报》上,一位他从来不认识的编辑撰文称赞:“一个15岁的中学生,以他的年龄来说,画出这样的画来,是值得称道的。”此后,这位少年以他的悟性和聪慧、勤学和刻苦,对生活的热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继续攀登那高耸的艺术殿堂,在《文汇报》、《萌芽》月刊以及一些美术刊物上相继发表了作品。
每当他回忆起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时,常常觉得在艺术上自己是个幸运者,在他起步与成长的五、六十年代,沸腾的生活,纯正的学风,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谊,既给予他灵感又赋予他力量,使他无时不得到阳光和雨露,特别是一些慧眼独具的编辑和老师帮他在茫茫无际的艺海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连环画。十七、八岁时,他为江西人民出版社创作了《队长的娘》、《两涧之间》两本连环画,又为人美社创作出版了《邱少云》等连环画。1959年5月,他19岁,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专业创作员,自此,他在朦胧中确立了自己发展的道路。
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这一高水平的艺术群体里,他不但开阔了艺术视野,更有幸和王叔晖、刘继卣等连环画大家共事,并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部室领导姜维朴对他很器重,让年仅21岁的他创作重点稿《星火燎原》。让他到福建古田、龙岩等革命圣地采访当地生活风习。那时三年困难,在京已用部分代食品,到穷乡僻壤生活,自然更苦。他不顾这一切,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画了大量速写。回京后,他一稿再一稿地认真创作。在领导和专家们的指导下,他终于完成了艰巨的创作任务。连环画《星火燎原》、《红珊瑚》等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这一时期似乎构成了他在连环画创作中的黄金时代,也为中央各报刊画了大量插图,引起了读者注意,这位“小字辈”也增添了知名度。然而有一点需要指出,即使是在鲜花与掌声、成绩和盛赞一齐向他飞来之时,他的头脑仍然较为清醒,这也许来源于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扶植、培育他成长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老师和园丁,那些甘于奉献的绿叶。
1973年他参加了《连环画报》重新出版的筹建,开始了编辑工作。由专业画家转向编辑,由自身创作转向为他人“作嫁衣”,这一变化使他跨入新的艺术界标。他决心不当“老爷”编辑,力争作一个使作者感到满意的良师益友。
二十个春秋又过去了,在编辑岗位上,他几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己的欢乐和苦痛作了全部的投入,为了做好“嫁衣”,当好“人梯”,他以自己对连环画艺术的热忱和敏感,密切地注视着连环画艺术的发展和走向,而每当他看到各地一株株幼苗破土而出时,总是内心兴奋,感慨万千。他想到了自己年少时编辑和老师们对自己的培养、指导、帮助、提携,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决心要把老编辑们那种对艺术事业的忠诚,对于后学者热心扶植的良好职业道德继承下来,给予发扬,因此对于全国各地的每一个作者,不论其职位大小,能力高低,和自己关系远近,他都能秉公办事、一视同仁,既真诚又严格,既坦率又耐心,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这些艺术的幼苗。广州画家卢延光在他的《百学杂谈》中写道:“我的《侯白论马》发表后,好在哪里?如坠五里雾中,不久,从《连环画报》打来长途电话约稿,我一听童介眉的名字,呵,这个老前辈(其实童当时只有40岁)能想到我这个毛头小子,激动得不得了。第一套便是《千里送京娘》,童老师让我修改了二三十幅。画第三套《荆钗记》时,又收到了退改信,看到画稿旁边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意见,我直冒汗,意见详细又中肯……”另一作者收到退改信后,写道:“您直言不讳的话语,对我震动很大,使我在绘画上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在绘画中所意识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从没人给自己象您这样直截了当的指点过,您知道在我们这里,自己就算是一名画得稍好点的,因此,所听到的都是顺耳、一些好听的,有时也感到飘飘然……”
这些作者出自内心的回声,也许也折射出了他编辑工作的运行轨迹和他对作者们的诚挚感情。他在扶植、培养、解决作者困难的同时,还热情撰文,介绍连环画优秀作品,并责无旁贷地维护作者的合法权,为此很多青、中年作者把他既当作严师又视为知己。他写过《魏小明和他的〈一个女人的刚毅〉》的长篇评论,评《黑骏马》的《生活·灵感》,评点过萧玉田的《孔雀东南飞》,卢延光的《荀巨伯》,为赵奇的《啊,长城》写过《讴歌血肉的长城》,为谢舒戈写过《他不走轻车熟路》等评介文章。他和许多作者通过工作联系,建立了非常真挚的、休戚相关的、患难与共的友情,当连环画家高燕去世时,他悲伤不已,撰文呼喊:“用画笔获得声誉的高燕,正当展翅扶摇之际,过早离开了人世,年仅51岁,英才早逝,这使他的朋友和众多读者深感悲痛,也使我惆怅不已。”而另一位更年轻的连环画新秀并和他有十八年交往的雷德祖因病夭折时,他更是痛惜万分,写了长篇文章《作者·同行·挚友》:“似曾昨天见过面,今天却令人惊愕地得知他已离开人间,年仅48岁的德祖,正年富力强,画技精湛之时,陡然夭折,怎不使人悲痛……”
天公有眼,近二十年的辛勤耕耘不会付诸东流,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临,多年来经他编辑的连环画。24件荣获全国性奖励,仅以全国第二届美展连环画获奖的作品为例,在全部23块奖牌中,任由他担任编辑和在《连环画报》选载的就占9块。与此同时,他荣任《连环画报》副主编,而且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得“连环画工作荣誉奖”、“优秀编辑奖”,他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领奖台。
流逝的时光使他进入“知天命”之年了,在他几十年的艺海遨游中,连环画艺术已构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文:曹文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