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陈逸飞
——从上海版《金训华》谈起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我们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创伤是无法估量的。二十多年过去了,文革期间的一些东西如传单、像章、红宝书、唱片等等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深受藏家的关注。而连环画这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不例外,如样板戏连环画在藏市最火红的时候曾炒到数十元一册。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期间大部分连环画不可避免地强调政治方向,遵循”三突出”的原则,创作出的人物摆脱不了脸谱化的束缚,正面人物要求”高、大、全”等等。故从英雄人物为题材在文革连环画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其中有一位当时在全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金训华,也被多家出版社选入连环画创作题材,如广东七二年的《金训华之歌》(28开,彩色),上海版《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英雄故事》等。我们在欣赏几本连册时惊异地发现封面人物像如出一辙,同一画面在《金训华之歌》一书第26页上有”上海市逸中画”字样。其实这幅名为《革命青年的好榜样--金训华》原作为水粉画,起初公开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上,署名同样为”上海市逸中”,事实上是上海籍旅美画家陈逸飞和徐纯中当年合作的笔名。
陈逸飞先生在国内时以一幅《蒋家王朝的覆灭》(和魏景山合作)而名扬全国。他的连环画作品不是很多,偶有所作,均为佳品,如《鲁迅和青年的故事》(合作),《药》(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二等奖)。他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是当时全国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之一。陈先生在85年还以一幅描绘江南水乡同庆美丽景色的油画《和平之桥》入选联合国”国际邮票节”纪念封。陈先生的这幅《革命青年的好榜样--金训华》图案,还被采用在”国家名片”--邮票上,于1970年1月21日发行,全套一枚,面值8分票,称为文19。该画的创作过程,尚有待于画家本人的释疑。可以这样说,陈先生的作品为连环画爱好者、藏家追捧是无可非议。
文:王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