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得东风第一枝
——冯远先生的印象
在没采访到冯远先生时,是从这一届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名单上看到的,这大概是2000年的事儿。认识冯远先生是从他的连环画作品《上海的早晨》、《苹果树下》、《黄英》、《画魂》、《沈小霞相会初师表》等三十几部作品开始的。而后,笔者随着对冯远的兴趣继而又延伸到了他的国画作品,通过这和脉络的追寻,方又知道冯远还是中国画“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呢,再后来通过工作业务上的接触的采访,又知道冯远又为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从中可以看到,冯远从政、从艺俱佳,是难得的国粹人才!
时值中国质量万里行隆重首推“中国书画保真十大家”工程启动之际,特约冯远先生,有了几次接触和采访的机会。当然见面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国画、连环画。在与冯远先生谈及连环画话题时,冯远先生兴趣颇浓,冯远认为中国连环画是以启蒙教育开始的,同时,这门艺术也是国画大师的基本功,传统的连环画发展过程“学院派”的介入,使连环画融入了新的韵味。对于当下连环画的回落,他认为主要是媒体的多样性竞争和可供读者选择的文化空间众多的因素。
连环画的振兴与发展还应倡导它的社会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坚持自身的艺术特色。《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地球的红飘带》之所以不朽,在于广大画家在时代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描述的艺术语言亮人的成长与发展,中国的连环画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贵产。
冯远先生对连环画的创作与研究,如同他的国画创作与研究一样,有其独特的见解与实践。他的连环画作品《上海的早晨》、《雪国·古者》及《杠棒的故事》均表现了他不同时期的连环画艺术创作。《杠棒的故事》通过码头工人李冬山的家史和他“三遇杠棒”的情节,反映上海港码头的变迁、码头工人解放前的苦难和斗争以及今天的幸福生活,表现了经过特殊的革命洗礼的上海港工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海港中不断革命。阔步前进的新风貌。无论作品的造型及写实的创作手法均堪称一流。在此部作品当中,冯远先生在人物刻画方面,十分注意人意人物表情神态的刻画。作品当中,他大胆地采用了电影镜头,带有特色、中景、近景表现手法,使得这部作品十分有特色。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这部作品十分有特色。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八十年代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上海的早晨》当中也时常出现。尽管《上海的早晨》这部连环画作品略带一些“写意”的成份,但是笔者看来,这正是冯远技巧日趋成熟的表现。同样,在冯远九十年代为浙江美术出版社创作的另一部连环画作品《雪国》中,这部根据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绘画本,冯远同样以其自身的新感受,大胆地运用带写的形式,掌握着“川端康成”的“新感觉”。画者这将摒弃了以往写实的手法,完全以速写的方法来取替对现实的客观描写,使得这部作品又获得了新的味道。
在他的国画创作当中,冯远认为:艺术之谓高贵,端在独特的创造;艺术除了掌握技艺并发挥至谙熟极至、精妙境界之外,更是一种无重复性创造活动。衡量艺术家的尺度,取决于其是否找到恰当的取村位置和独到的艺术语言。教书、作画、当官多种人生不同变换的角色,犹如他的美术创作——不断实践与蝉变,使得他日益趋于成熟,圆满走向绘画大家。
文:张成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