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丁丁
少年记者丁丁七十多岁了,法国人开始争辩他及创造他的人的政治倾向。
(1)
很少有虚构人物能像丁丁这么受人喜爱。这个漫画人物有一撮注册商标的发型,笑容天真,以实习记者的身份到各地历险,从月球的陨古坑到西藏的山区都去过。虽然他看起来永远这么年轻,但丁丁已是欧洲老年人口的一员了。他在1月10日要过73岁生日了——1929年的1月10日他在比利时的儿童报《小小二十世纪》中首次露面。尽管他的形象很明显是为弱势族群伸张正义,但丁丁未必一向都“政治正确”。
(2)
事实上,丁丁与创造他的乔治何密(笔名埃尔热,港台译为“艾尔吉”,1983年去世,享年75岁),得回应一些严重的指控。埃尔热被指控在二次大战期间与纳粹占领军有“消极的勾结”,而且在他早期的一些漫画里,他笔下的人物既右倾又有种族歧视。他的首次历险《丁丁游苏联》就是一份露骨的反苏俄文献,而在接着的冒险事迹《丁丁游刚果》(1935)里,丁丁以殖民者的优越感对待作者笔下夸张讽刺的非洲人。
(3)
这可能部分反映埃尔热早年与右派人士的关系。法国文学杂志《阅读》的总编辑,也是替埃尔热作传的皮耶艾苏林说:“许多他年轻时的朋友都与极右派团体有往来,而且其中有许多人的确在战时通敌,与纳粹合作,最后位高权重”。但他坚持:“他自己并没有通敌,也没有附和通敌的主张。”早年的丁丁历险也可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及出版界的氛围——甚至反映出埃尔热自己的政治立场。例如《丁丁游苏联》是由反共的天主教父华列兹委托制作的,他是《小小二十世纪》的母报《二十世纪》的编辑。艾苏林说:“丁丁是一回事,埃尔热是另外一回事。埃尔热不涉入政治,他对政治也不感兴趣,除了政治对当时的影响之外。”
(4)
根据一位比利时记者,同时也是分析埃尔热作品来源与主题的书《丁丁档案》作者苏摩瓦的说话,埃尔热:“认识反抗军份子,但从未透漏他们的事”。苏摩 瓦称他是“善意的资产阶级产物”,他“还相信民族自决,而且厌恶极权主义,无论是左派或右派。”
(5)
虽然丁丁从没有超过十六岁,但他在性情上与政治上快速成长。在《蓝莲花》(1934年)里,他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行为。他从河里救出一名中国男孩时,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讨论种族主义。在最后一本书《丁丁与皮卡罗》(1976年)中,我们的主角帮助老朋友艾凯萨将军及他的游击队赶走了独裁者塔皮欧卡。
(6)
结果一大批丁丁迷——他的二十三本以五十八种语言销售近两亿册——都是愿意原谅他“年轻”时的过错。“事实上,丁丁属于每个人。他是全世界的英雄”。所以这个男孩、他的狗与他奇特的一群配角能在任何有译本的地区找到新的书迷。
丁丁的相关链接
《丁丁历险记》共有二十四集,每集都有一人主题,通常以国家为单位,例如上文提到的苏联和当时属于比利时殖民地的刚果。《蓝莲花》作为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前,丁丁遇到中国男孩“小张”,并成为终身的好友。在真实的生活中,埃尔热也遇到了对他的事业影响甚巨的中国朋友张中臣,并由于埃尔热的《蓝莲花》中对中国抗日所表达的善意,在1939年受宋美龄之邀至中国访问。
丁丁故事里有一些藏有浓厚的政治成份。例如1956年出版的《涂纳思事件》中,埃尔热表达他对冷战的看法。在《奴隶贩子》(1960年)中,我们发现地球上还有奴隶制度(即使到了21世纪,这种人类之耻似乎仍未消弥殆尽)。上文提到的《丁丁与皮卡罗》也是以政治为主要的情节之一。
严格说来,《丁丁与皮卡罗》不能算是最后一本丁丁,因为埃尔热未完成的《丁丁与阿法艺术》在1986年以黑白草图的形式出版,所以我们说丁丁共有24册。有趣的是,在《丁丁与阿法艺术》的最后一格图画里,丁丁将被带走变成一尊雕像,落款为“一名记者”。但是作者已逝,读者永远不会知道丁丁的命运将会如何了。
文:张远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