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走近名家>>正文
耕耘通俗园地 培育崇高精神

  “耕耘通俗园地、培育崇高精神”这是1993年仲秋,姜维朴同志为纪念中国连环画研究会成立十周年、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建社八周年写下的一帧条幅。这12个字既是当时他用以自勉和与全社同志共勉的话,也 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革命生涯的自我写照和座右铭。我和他是同乡、同学、战友,后来又结为了终生伴侣。 我们相识于是1945年冬,几十年来,他从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青年,弹指间已步入了满头霜雪的古稀 之年,为了耕耘这片通俗的园地,他怎样呕心沥血,历经坎坷而痴心不改,我可以算是一个见证人吧。

  我们都是1926年出生在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两家相距不足10华里。但在故乡时我们并不相识。正 如常言所说,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在抗日战争后期,我们先后参加了革 命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共产常领导下的山东人民政府,在山东老革命根据地临沂创办山东大学。我 们俩就是这年的冬天,和当时广大热血青年一样,为了报效祖国,自己背上行李、徒步千里先后到达了我 们心中神圣的临沂山东大学。又由于共同的爱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艺系文学班,成了同班同学。这所 山沟沟里的大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课堂,我们就在大栗子树下上课(当时盛产板栗,到处都是栗子树 林。)坐个小马札,在膝盖垫个讲义夹子做笔记。可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倒是人才济济,不乏名人和专家。我 对我们这些在旧社会都长期失学的青年来说,可算圆了我们渴望日久上大学的梦想。姜维朴两岁时,当小 学教师的父亲病故,寡妇妈妈好不容易把他和年幼的哥拉扯成人,但只读到小学毕业就被迫辍学,十五、六 岁就开始到青岛谋生,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压迫,挨过日本鬼子的皮靴和耳光……今天能进大学门,这在旧 社会连想都不敢想啊!

  但,好景不长,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我们亲手盖起的极其简陋的校舍也被国民党的飞机给轰炸 了。1947年春,内战烽火愈燃愈烈,我们全校同学都响应学校“五分钟动员”的号召,纷纷投笔从戎。我 和姜维朴都被分配到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不久文工团又派他和另外几位同志一起下连队去开展文化活 动。他担任了连队的文化教员、宣传干事,教战士唱革命歌曲。还和一起下连队的几位同志共同组建了一 个小型文工团,排演过四幕话剧《血海深仇》。为使文工团的节目能及时配合战争需要,他写歌词,自己还 谱歌曲,有时也用旧调填新词,写过几个小歌剧,如《军属真光荣》、《今年是个胜利年》等。 他还和同志们创办了一个油印小报,取名《前援报》。他想到小时候在农村很爱看“小人书”,为使小报办 得生动活泼,让战士们爱看,便在小报上增加了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他白天和战士们一起行军打伏,挎包 里装着纸笔,随时搜集创作素材,晚上别上休息了,他便在油灯下埋头编报,有时编了连环画,没有画家, 只好“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自编自画。画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苦难家史,也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 的滔天罪行。常常忙到深夜。这些连环画来不及油印,便贴在一块布上,第二天吃早饭时,把贴着连环画 的布往树上一挂,战士们可高兴啦,端着饭纷纷围拢来。使他亲身感受到,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这些连 环画成了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种特武器”。说起当年他编绘连环画,还有一段小插曲呢:有一天夜里, 因他全神贯注于创作以致头上戴的军帽帽沿被油灯火苗烧着了都未能发觉,直到正帮他印小报的同志惊叫 :“帽子烧了!”他这才忙摘下来一看,帽沿还在冒青烟呢!这可怎么办?戴破军帽可是违反军风纪呀! 但也顾不上管它了。直到把连环画完成,天也快亮了,这才又想到帽子问题,后来他灵机一动;剪下一截 绑腿布,换个帽沿吧,好在当时大家都有针线包,这些缝缝补补的活儿难不倒他。

  总之,我们在“山大”学习时间虽短,但通过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奠定 了我们一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思想基础。当年他就是按《讲话》指示精神,把连队的文化生活开展得轰 轰烈烈,有声有色,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为此,他两次荣立战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有一 张立功证书保留至今,上边还记载着那次因画连环画烧了帽沿的事迹。

  这年--1947年,在突破敌人包围的行军路线上,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文:谭元杰  
 相关文章
   周恩来接连过问连环画出版
   周恩来接连过问连环画出版
   祝宣纸本《水浒传》连环画库问世
   连环画艺术的四次大检阅
   为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谈钱笑呆先生和他创作的连环画《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