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上海的老连环画(3)

  1927年,像世界书局这样的大书局,一度也涉足"小书"出版领域。那年3月出版了陈丹旭画的《三国志》,而且打破陈规,用红色赫然印上《连环图画三国志》的书名。从此"小书"就有了"连环图画"的名称,以后人们又略去"图"字,都称之为"连环画"。虽然这个名称还不能正确概括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叫惯了的统一名称,所以,后来鲁迅在《〈一个人的受难〉序》中说:"连环图画这名目,现在已经有些用熟了,无须更改,但其实应该称为‘连续图画’,因为它并非如环无端,而是有起有讫的画本。"世界书局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岳传》、《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5部作品。这些书用横8开有光纸的版式代替10开的版式,有利于画面人物的刻划和情节的展现。它们都以大红单色黄裱纸做封面,全书线装24册,用硬纸书套合成一函。在改进书籍形式提高绘画和装帧质量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这一时期,除世界书局和另外几家大书局曾经短期出版连环画外,大约在20多家经营出版连环画的小书商,从事连环画创作的专业作者不超过10人。其中知名人士的有刘伯良、李澍丞、朱润斋和陈丹旭等几位。陈丹旭为世界书局画了3部连环画,而其余3位都以画连环画终其一生。刘伯良的画,有些像国画写意画,曾风行一时。但由于人物形象定型,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继而李澍丞和朱润斋的画兴起。李澍丞画得比较细致且有丰富的背景衬托人物,但也因人物形象变化少而最终被朱润斋所代替。朱润斋的第一部作品是《呼延庆》,宏泰书局出版。他的作品,大都有取材于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而且多半由自己编写,在编绘过程中,他不拘泥于原著而有所创造和发展。人物画得较生动,背景完全摆脱舞台影响,而且处理得较为得当,因此作品受到普遍的欢迎。出版作品不下数十部,代表作品为《天宝图》。当时一般青年工人和小学生,都把买早点的钱省下来看《天宝图》,以致民间流行了一句顺口溜"看了《天宝图》,忘记肚皮饿。",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三国志演义》,可惜未及画完,即潦倒弃世。

  1928年以后,由于连环画的样式逐渐完善,加之东南亚的发行网初步形成,内地各大城市的发行网也逐步增加,连环画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一般每种以几百本升到两千本左右,一些经营连环画出租的摊主,见出版连环画有利可图,就也加入出版商行列。1932年前后,这种出版商大约有三十余家,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他们集中在闸北蒙古路北公益里,形成一个封建行帮,不让别人染指这个行业,实际上把持着当时连环画的出版业。小书摊主进入北公益里,等于进入连环画新书批发市场。这些出版商文化低、素质差,他们找一个画家带几个学徒来完成画稿,然后取个书名,就开始出版连环画了。出书主要就是争抢作者,搜罗画稿。于是,有些有绘画才能的人,被网罗进连环画创作队伍,有些有志于绘画的青年被收为学徒,并经过一段刻苦学习的过程从中脱颖而出,这样就使连环画专业队伍逐渐扩大。

文:黄若谷 王亦秋  
 相关文章
   上海的老连环画(5)
   上海的老连环画(4)
   上海的老连环画(3)
   上海的老连环画(2)
   上海的老连环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