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没想到的“盛事”
——我与刘继卣先生一段难忘的往事

  我和刘继卣老先生有过一段缘份,朝夕相处一年多,看他作画,听他讲画,还一起合作搞创作。

  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刘老先生是同一大群著名画家来到我们部队,帮助我们搞一个特别重大的展览。他们中还有邵宇、沙更思、数世堂、林楷等垂磅级人物。当时正处文革时期,他们在湖北孝感一个国务院文化部办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能到部队来作画,自然是求之不得,喜之不尽的“美差”。我那时在部队任职,主管部队美术创作工作,正好在展览筹备组,因此有缘与刘老先生他们相会。此外还有来自湖北的唐小禾、伍振权几位和军博的大画家何孔德等。我自幼喜爱绘画,有丁点小灵气。在山野僻地见不着什么名家名画。也无人指点迷律,能见到的,见得最多的就是“小人书”了,是我学画的好范本,那时我迷恋刘老的作品如《生死缘》、《永不掉队》等,而最最喜爱的还是那本《鸡毛信》了。对刘老先生崇拜到极点了,以致于我后来的画风深受其影响,有很多与之相似之处,来的这些前辈们见我的画也都这么说。如今有幸见到刘老像在梦中一样,惊喜之情难以言表。当年刘老先生年近六旬,和现在的年龄相仿。老人平易近人,言谈举止平和儒雅,他作画勤谨认真,一丝不苟。一开始相互很少交谈,一是展览任务重,大家忙于画集体创作的连五画,所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一部连环画作品风格的统一。我们这个集体,画风虽各不相同,但只需选定一个人为准,风格统一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家不约而不同提议以刘老先生的画风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大家认为,集体创作要做到作品完全统一,像出自一人之手,很难。所以草图并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主人公的形象。在商讨分工方案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个方案最理想,就是大家分头起草图,然后由刘老先生一人修定,上墨稿。这样忙,工作量大,必须加班加点,担心老先生的身体吃不消,不得不遗憾地放弃这个方案。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熟了起来,交谈便渐渐多了,相处很融洽,很愉快,当然谈得最多的话题是“画”。他常趁机当面向刘老先生请教,他总是毫无保留,热忱指教,有时还边讲边挥笔示范。偶尔也谈些他们的往事。总之,交谈让我们贴近了许多。

  展览工作结束之后,按照首长的指示留下刘老先生几位画家和我,将展览内容编绘成连环画,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能与仰慕已久的刘老先生合作,自然让我兴奋不已。文革时期时兴“集体创作”,但做起来存在的许多具体问题,颇费了一番心思才解决。大家分头起草图,上墨稿分两步走:先各自上草图中的人物,惟主人公的头部和其余的环境部分留下,交由刘老先生来完成。只有我这部分稿子略有不同,我分工画主人公参军前这部分内容,由于我的画风接近刘老先生,所以我这部队主人公的头部由我自己完成。凭心而论,在文革时期众多的所谓“集体创作”中,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成功的“集体创作”。在不太懂行的人看来,真以为出自一人之手哩。这部作品的问世,对我这个当时毛头小子来说,真真实实是一件惊天动地的“盛事”!这部作品的名称叫《紧跟毛主席,战旗扛到底》,这是独特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对我来说,与刘老先生的合作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同时对刘老先生来说,他与别人的合作也是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

  今天回想起来,比当时似乎又多了许多感慨。没想到自己能与刘老合作画小人书;也没想到自己后半生竟以连环画为职,当上了20来年的连环画编辑,成了连环画家……或许正是这数不清的“没想到”点缀着人生,人生才变得多彩。

文:熊孔成  
 网上书店
定 价 ¥40.00
会员价 ¥30.00
 藏品交流
   东郭先生 刘继卣 8.0品 ¥25.00 成交
   东郭先生 刘继卣 9.5品 ¥120.00 成交
   乌鸦与狐狸 刘继卣 8.0品 ¥20.00 成交
   朝阳沟 刘继卣 8.8品 ¥120.00 成交
   武松打虎 刘继卣 8.5品 ¥90.00 成交
   鸡毛信 刘继卣 9.0品 ¥120.00 成交
 相关文章
   刘继卣与《连环画创作经验》
   顾炳鑫的线描技法
   刘继卣与《鸡毛信》
   刘继卣:画小人书的大师
   王叔晖与刘继卣
   想起了“南顾北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