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沛口述实录重返连环画现场
画画是从小就喜欢的事,但那个年代没有上大学,只有插队落户。我在北大荒十年,别的本事没有,画画是一技之长。劳动真的是很辛苦的,我劳动又不好,那时戴着眼镜,经常锄杂草的时候把大豆苗给锄了。有一次机会来了。在打谷场,把谷物装在大麻袋里,几撮子装满了过磅,连着六袋误差都在半斤之内,这时候副连长过来了,很吃惊。他们把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什么胆大心细,智勇过人,连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些优点。第二天指导员就让我晚上看麦场,白天发挥我的特长,到仓库领帆布,画毛主席像。画好以后就挂在食堂里,有一天团里的宣传股长来了,看到主席像,就把我作为人才借到团里。那时演样板戏,我就给《白毛女》画舞台背景。然后到电影队,巡回放电影,都比干农活要轻松得多的事。这是画画帮了我。
早在1971年,我就为连队画过访贫问苦的连环画,那时都是这种形式。到团里后,有一次为了兵团宣传优秀知青的事迹,专门到北京为《连环画报》画。不料此一去中了头彩,当天夜里正好唐山大地震,于是让我回上海继续画。顺便又把我介绍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社就给了我一部稿子,《隋末农民起义》,我画完草图寄给他们,他们非常满意。先借调我,后来我就正式进了人美。
我16岁的时候就看到了第一本《李自成》,白话文写的,非常喜欢。当时有一个梦想,要是我用连环画来表现这本小说,该有多好啊。没想到,有一天,这个梦想成真。
1977年,多家出版社准备上长篇小说《李自成》连环画,上海人美社力量雄厚,决定以青年画家为主创人员,有施大畏、罗希贤、徐有武和我,我们沿着李自成走过的地方下生活(徐未成行),第一站到山海关,在外面跑了二个月。主要收集形象有东西,资料什么的也看了很多。
当时,先搞人物造型。我打铅笔稿,施大畏勾线,八十多个人物,需要证明清资料等等,有许多工作。这套造型搞完后,看别的出版社就粗糙多了,武将只有一个造型,头上红缨,很单调的。我以前临摹过老前辈画的历史连环画,有一定积累。还有我画速写多。《李自成》的战争场面也多,这个我还可以从电影里感受。在放映队我看的电影多,罗马尼亚电影《期特凡大公》,战争场面气势恢宏。还有中国的武打电影,每一个武打动作都很明确,气势却不大。外国电影可以看到马的特写,人的走动,突然推远,没有一招一式的。我主要感觉它的气势。我们画的和五六十年代也不一样,主要就是受了外来影响吧。
27本《李自成》里,第1本是五个人合作,我画13本,其中2本与人合作。我自己比较喜欢《南原激战》、《再攻开封》,编辑评价是《强渡汉水》好。
画《李自好》对我影响非常大。尤其锻炼了我的人我的人物造型能力。后来陕西让我画《三国人物绣像》,一百二十多个人物,我在两个星期里就完成了造型。以后我开始画国画,《红楼梦册页》,还有《水浒》,因为我有造型能力,所以在我的笔墨还不是很好的时候,那些专家还都首肯我的画。
《李自成》画了四年,我正好经历了连环画从高潮到低谷的阶段。1979年我拿第一笔稿费的时候,2.50元一幅,当时出版社说:“为了青年作者思想革命化,稿费不宜高,”这可不是我画得不好。到1983年就是近20元一幅了。等金庸的武侠小说出来,我也画过金庸小说,那是“跑马书”了,稿费有50元一幅。那时候一刀中等质量的宣纸是56元。连环画这样的价钱,可以用宣纸来画了。现在一幅连环画还是上价钱,一刀宣纸却要300多元。那时候我请一个小名家刻章,一个字一元狂,一个章二到五个字不等,我画一幅连环画50元,画一幅手卷要二十来个印章,请他刻,他刻二十个印章差不多五六十块钱,他说“我的手啊”,很自恋地看着自己的手。
经济决定一切。计划经济的时候什么都短缺,市场经济嘛又什么都多出来。小时候批判资本家把牛奶倒掉,我现在才知道中国牛奶也倒掉了,为了防止变质。我们是从吃不饱的年代过来的,牛奶都倒掉了,连环画衰落就衰落了吧。没什么好可惜的,选择多了是好事。
文:钟红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