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封面
——小人书
哇噻好多的偶像哥哥我好兴奋好兴奋噎,真是利好消息到时候你和老胡去么?哎,怎么还有著名演员的事?看了这两天坛子上的“三国保卫战”正在家偷着乐呢吧你们。得了,蒙二位匀给我几百个塑料袋儿,加上精神上又有了新的创伤,从今往后我就只欣赏封面儿了。
套书里封面设计最精彩的当然是“三国”(我的良心还没全让狗吃了吧同志们)!深蓝底配白字占了大便宜,中国传统的藏书匣子色儿。每本儿上那个小红戳儿可真是神来之笔,葫芦的,编钟的、斧币的,真想给设计者来个奖状什么的。把60本儿“三国”齐刷刷摆床上(别处儿搁不下),跟一炕文物似的,也就不在乎书名儿的那两笔字儿是不是钉头鼠尾了。上海16本儿的新“红楼”也设计得好,深红底上嵌金丝画儿又不喧宾夺主,加上每幅封面画都以白为底色,内页全是青边儿,一股“脂粉红楼”的味儿迎面扑来。相比之下50本儿的“东周”就寒掺了点儿,和人美“岳传”有异曲同工之惨,哎这“岳传”干嘛非弄个五彩的边描画儿,不是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啊?人美15本儿的“封神”倒有想法,封面是一水儿的白描画儿,就是那红框儿怎么显得血糊呲拉的有点儿吓人?上海“李自成”,天津“聊斋”都设计得不错,可以随时摆在炕上欣赏。如今上海的“精品百种”从整体上看属于比较惨的一类。
单册的连环画封面最好别有边和底色,比如“墨子救宋”、“鹦鹉的故事”、“满江红”等等,一幅充满的封面画儿反而能引起种种联想,这真是件怪事儿。大多数的单册是符合这个规律的,那就主要看画儿本身的魅力了,还有就是书名的字体和大小与整个儿画和的配合。说到封面画儿我还有个小发现:“三国”封面画里有作者盖章的大多不赖,比如“跨江击刘表”、“铁笼山”什么的。上海80年代的20本“西汉”是欣赏刘旦宅作品的极好教材,那个“追韩信”可谓色彩斑斓,“广武山”又算得上神采飞扬了吧。同样可以作教材的还有胡若佛的河北“西游记”。印刷质量也极影响效果,“白门楼”、“舌战群儒”在不同次的印刷里效果就不大一样,本来是大阴天青砖地,后来印的偏色过红,好像汤义方先生怕吕布、诸葛亮们冻着似的。达到同样效果的还有上海16本儿的“红楼”,在90年代出的那个篮匣子里大伙儿一块儿放火替黛玉焚稿。
本来我还特想夸夸那个要什么没什么的××畏,可一想起群众愤怒的声讨我先“大畏”了。不过“连长”说了,连环画不算艺术,我们大伙儿也就不算“门外汉谈艺术”了,算什么呢?就当小孩儿过家家吧。一想到这儿,我又“大慰”了。
文:黄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