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俊逸
——小议山东《聊斋》
一种艺术风格的诞生,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画家们的审美情趣。中国连环画在其短暂的40年历程中,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嬗变,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探索,连环画尤其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它要融入大众口味的通俗性: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们不甘因袭的创新意识。 《龙宫奇遇》选图 |
如果把五、六十年代严谨写实的画风比作中国连环画的“文艺复兴”,那么在80年代初写实基础上,画家们对线条的大胆尝试,可称为“新古典主义”了。山东《聊斋志异故事选》无疑是这种变革中的佼佼者。
从造型上讲,山东《聊斋》继承了较写实的传统风格,人物造型洒脱俊逸。而在人物面部特征的刻画上,却有所突破。特别是对女性的刻画,放弃了传统中脸部千人一面的“叶眉”、“杏眼”。取而代之的是俊美、娇艳、妩媚的鬼仙狐女。也准确的抓住了《聊斋》这一特殊题材的艺术氛围。
这一时期,对线条的大胆变革尤为突出,如窦世魁、周申、项维仁等大家笔下的裙带,摒弃了以往繁复的衣纹。变为纤细、柔美、流畅的行云流水描,使中国画中,线条这一艺术语言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在山石树木的描绘上,线条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思想。在构图及透视处理上,山东《聊斋》的作者们一改老画家们笔下高视点、远视点所营造的大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小场景、大人物。亭台小榭、回廊假山在若隐若现中露出缥缈的一角。真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其美妙不可言。 《袖里乾坤》选图 |
与同一时期的天津《聊斋故事》相比,山东《聊斋》在画风上更趋于统一,除了个别画家,如:孙墨龙、杨文仁等,作品略显夸张外,其余画家作品都能熔入集体的大炉。然而又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规,而是在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又带着细微的个性特征。如:周申人物的修长、婀娜(见《小翠》、《婴宁》、《香玉》等);窦世魁的洒脱、飘逸(见《胭脂》、《龙宫奇遇》);项维仁的苍劲、挺拔(见《画皮》)。其余如:张兆涵、李宗林、李学荣、杨文仁等都显示了高超的画艺。在“古典”严谨写实的画风带给人们充实完美享受的同时,山东《聊斋》象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给中国连环画注入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其丰满的造型、略带装饰风格的线条,不仅迎合了当时广大群众的欣赏口味,而且也为连环画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提供了积极的素材。
山东《聊斋》在封面设计上也别具一格,灰白相间的旋转纹样,鲜红的篆章,色彩浓郁的封面画,使《聊斋》这部集神仙鬼怪于一体的巨著深入人心,与天津老版《聊斋》有异曲同工之妙。美中不足的是:山东《聊斋》在历时四年之久的创作中,原目录总共有9辑,每辑5册,共计45册,其中有两本《宫梦弼》和《田七郎》据说未曾出版过,但又有少数连迷说有此二册,究竟有没有,还得花时间去考证。
文:孙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