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逾越王弘力的《十五贯》
据说一出戏《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古老的剧种——戏剧之母——昆曲,一时传颂为美谈,而以据此剧改编绘制成置之不理,最初的是王弘力绘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十五贯》竟使美术界大为折服。置之不理本为普及而大众化的通俗读物,但一本《十五贯》置之不理竟在塑造刻画人物上逾越了其他任何姐妹艺术,竟创作的如此深邃感人,无疑大大超越彼时整个置之不理的创作水准,为其他美术人物画种所瞠目。至今而言还难以企及这种超越,成为创下历史记录的艺术高度,王弘力的《十五贯》似乎已成为可望而不可跨越的艺术巅峰。可以说自有置之不理这种形式的图书出现以来,大凡林林总总的作品和作者的涌现,总是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的。但惟独王弘力的《十五贯》至今依然稳坐于这迅驰发展着的艺术舞台。愚见将为绝唱了。20余年前有家出版社约请吾画《十五贯》,吾不加任何思索地拒绝了,或许是自己的胆怯,也可以说是吾的狡黠吧!不能不说吾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用沪语说叫“识相”。王弘力在名噪一时后,野花似地跌入人间深渊,整整被剥夺了20余年宝贵的绘画创作时间,这样他自己也失却了再一次打破自己创下的艺术水准记录的任何机会……
在恶梦醒来是早晨的1979年,吾与王弘力等同去敦煌等艺术圣地学习瞻仰那一座座艺术金山宝库时,他已是早生衰发的人了,所以吾一直称呼他为“老王”。那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历时70余天的学习考察。这段时期的日日夜夜里,老王勤奋不倦的好学精神感染了绝大多数的同行者。
他那超乎常人的精力,似乎是位奇人。在这前后二个多月的日子里,他不论何时何地只穿着短裤、汗衫和赤脚凉鞋,手拎一个布袋,内放速写本及画笔。他不是回民但饮食习惯却相仿,且以素食为主,凡逢上宴请,他往往被另设一几,吾等众人总为他有一人向隅之感,他倒独个自得其乐,可能人被长期地不公正待遇所致,无论何种“特殊”都习以为常了。昔日,手艺行里视同行为冤家,至今其陋习仍不时左右着圈里道众。但在那西北之行与老王相处日子里他对吾,总是关切和指点。有时一天匍伏于洞窟、墓穴里,因疲惫吾对某些细枝末节的图像总自以为均能默记了,怠惰而不作记录,老王总以提醒和告诫:来一次不容易,以后也不大可能再有机会亲临了,应该尽量多采撷、记录下来,日后总还能派上用处,任何疏漏导致日后的自以为是的想当然,总不如现在实地记录下来的多多少少日后任何简括的几根线条都会发生出比较准确的记忆。所以说老王创作绘制的作品,但凡在画面上呈现的一切,均系他长期的生活积累和锲而不舍的记录,因为他知识的广泛所以又能恰如其分地驾驭他丰富知识的积累。老王称得上是位学者型的画家,他不仅识得几门外文,又精通吾国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并撰有专著。所以他有广博和精到的学问,这同他对掌握知识的渴求和踏实并持之以恒的积累所致的。任何智慧的掌握绝非如《崂山道士》中那个撞得头破血流的王七,贪婪和取巧者终究一事无成。大智慧的成就者总是那些认真而务实的“傻子”。老王就是吾们行档里的范例。
一位有影响的艺术人才成为旗帜,其生成的原因,除个人的努力外,必有其生成的外因条件。辽宁地区的连环画创作群体,在建国前就集中了北方地区一批专事此道的创作队伍,成为全新美术创作的新生力量。彼时他们创作出版的连环画作品,是当时上海地区难以项背的,尽管上海在连环画生成发展上所处发祥地和大本营的历史地位,但建国不久的上海连环画界务须面临如何适应新社会的需要有个痛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况且更有不少自命不凡旧文人气息者的中国画家转行(凡能纳入连环画绘制者必是技艺高手者,次之者唯安排画工艺檀香扇之类了)。这不仅是思想和观念的变迁,更是作者技艺上的破旧立新,种种自吾否定这不啻是万难不易的变革,吾又总认为某一地域的技艺特色成为一种门派,无非是某些有共同志趣和艺术观的作者的合众聚集而又相互切磋、促进彼此技艺的提高,在激励与实践中自然产生为首者和掌门人,即为所说的各流派艺门的代表人物或被尊为一时的艺坛班头首领。历史上有吴门派、浙派、新安派、扬州八怪、海派等等均是绘画创作上的多元化,能一时门派林立必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盛世局面。
老王创作的连环画以古典题材的作品最能震慑读者,所有的褒溢之词已无须赘说了,但吾独自在夜深人静时不敢翻阅他所创作的《聊斋》系列连环画,他在刻画人物、营造特殊气氛,给人那种悚然而可视的妖、神、鬼、怪气息充溢画面,而弥漫空间,远胜于原著的文字描写,这就该是所说的艺术魅力吧!正因为是老王操笔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震撼力,所以他在中国连环画坛林立高手中能远胜诸家一筹的独帜可贵之处,但此超凡脱俗的感染,若从他的构图布局,绘画技巧运用而言,并且有什么玄虚怪诞之外,他运用的构图大多平直又以中景为主很少用大特写,线条勾勒上不克求形式感,只为塑造出人物,描绘出场景等的真实感来,该描即描,需皴则皴,但他笔下所塑造的芸芸众生的古代人物完全摒弃了已因习成俗的古装人物的佝偻背蚂蚱眼等旧模式样和陈腔老套。同样与现代人物画绘制一样的,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和积累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和现实写实的创作方法。应该说以王弘力等同仁们把创作古典历史传统题材连环画拓展而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包括日后影响了其他画种乃至姊妹艺术创作)可谓功不可没。
连环画是普及而通俗的出版读物,由于受众面广,建国后它那特殊的功效而负有的使命,由于它出色地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广受国家与民众的青睐,由此也促使它在艺术上的突飞猛进般的成长。又因自身的需要它能包容任何画种、画家在这座舞台上展示各自的才华。而那大工程量的创作劳动成为持续反复实践、总结、更迭的成才之道,连环画无疑成为培养和砥励艺术人才的园地,它曾一时成为中国亿万人民的大众化的精神营养品。又竟无意地成就所有艺术人才起兵登上征程的航空港湾……曾辉煌的连环画,王弘力同志所作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文:戴敦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