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娇娜》品赏录
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娇娜》是由张令涛与胡若佛两位连坛大师联袂绘就的,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册连环画时,就曾深深为其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所吸引、所倾倒。两位先生以他们独有的绘画风格和完美的艺术追求,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这篇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孔生与狐仙家族皇甫氏的友谊和爱情,是那么纯洁而真挚,给人感觉就如田园诗般的温馨。尤其是欣赏那些构思精妙的生动画面,更使人感觉栩栩然若有生气,不但人物传神,而且景物工细,真是无处不洋溢着别具一格的艺术美。
我在品赏之余,不免又产生了一丝遗憾,书中的图幅毕竟太小了,那些绘画的细部及其笔法很难看得十分真切。如果能见到两位先生的原稿真迹就好了,那种欲求真品。两年之后(1963年),这种想法竟如愿以偿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原作展上,我看到了两位先生合绘的《女娲补天》选图。画幅使用的是熟宣,幅面较大,象是为参加这次展出而得新精心绘制的。细观笔意,真是细劲中显婀娜,挥洒间现飘逸,妙笔神韵,不能不让人惊叹,两位先生的画作可以说是“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的杰出曲范。
后来,对这次展出的作品,进行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连环画评奖授奖活动。可是不知为什么,深受众人喜爱的张令涛和胡若佛两位先生的作品并未获奖。我在深感惋惜的同时,总还在想,如果把《女娲补天》换成《娇娜》是否能有获奖的希望?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娇娜》的绘画是最能显示两位先生艺术品位的经典之作。毕竟我当时的想法未免太简单了,“文革”开始后,我终于解开了这个疑问。在美术界一些“文革”组织出版的刊物批判文章中,都把1963年这次连环画评奖活动称为“美协疯狂对抗毛主席关于文艺问题的批示和革命文艺路线的一大事件”。由此可见,那次评奖活动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政治氛围下进行的,因此两位先生的那些古代题材的作品未能获奖成很少获奖就并不奇怪了。
我认为两位先生绘画的这部《娇娜》,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出了几位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极富个性而毫不雷同。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孔生和皇甫公子两个主要人物,绘画者以其精湛的笔法再出了孔生温文尔雅、品格高尚的气质和皇甫公子风度翩翩、神思聪俊的丰致。就连只有两三个镜头的过场人物香奴,其妙龄身影也令人过目难忘。如果说有谁再画一次这篇故事,绝难企及两位先生的水准。在此部画册中,我最欣赏的是前21幅,这21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幅幅精采,是全书绘画的集中亮点。譬如第3幅,表现的是孔生寄居寺庙,寂寞中外出赏雪散闷。整幅画面,层次分明,一派佛门深院的清幽雪景让人尽收眼底。只见清晨白茫茫大雪笼罩着整个庙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孔生兴致勃勃迈出了寂静的禅房,月洞门外,僧侣们正忙着清扫院内积雪,房前的苍柏和梅花无不银装素裹,墙角的几杆翠竹虽被积雪压弯,但却更见挺拔。生生在山东曲阜的孔生,对雪应该并不陌生,可是在浙江天台,冬季常年平均气温都在摄氏零度以上,降雪极为少见,何况如此大雪。你看那只觅食的鸟雀用叫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多彩的南国雪色一扫孔生的羁旅愁怀,因为这里并没有北方风雪寒凝大地的萧瑟感。总之,这幅画面可以引人浮想连翩,更可以给人一种奇妙的空灵感。再如第7幅,表现的是孔生与皇甫公子偶遇后,一见如故,皇甫公子邀请孔生进入自家宅院。这幅虽同是描绘院落的雪景,但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深庭内宅的另一番雪色。视角的变换,工细的描绘,更是让人赏心悦目。那一块巨大的大湖石玲珑别透,落满积雪,横卧院边。苍松翠柏掩映着一所前廊后厦的高台厅堂,檐边上虽结满冰挂,但厅前一树老梅却散发出缕缕幽香,门窗上虽然是绵幕低垂,却并未遮住室内高悬的宫灯以及博古架上陈列的珍玩秘籍,一切都渗透着书香门弟的一片优雅宁静。画中人物则是主人礼让,来客谦恭,雅而不俗。这两幅图均处于故事的转折连接处,一幅是孔生从内向外,一幅是孔生由外入内,承前启后,各尽其妙。还有从第8幅至第11幅,连续四幅,采取不同的方位,使用中景全貌或近景特写,把孔生与皇甫公子两人倾心交谈的场景刻画入微,就连居室的建筑格局和房间陈设,均有成竹在胸,描绘得井井有条,让人仿佛置身其境。另外那四、五幅宴饮场面,也能使人神往。与这21幅相比,后面的画幅尽管从整体上讲略显稍逊,但仍有一些画幅意趣盎然,构思精妙,引人入胜。如第32幅,娇娜的非凡医术治好了孔生的恶疮,救命之恩加之娇娜那“娇波流慧,细柳生姿”的容貌,使孔生无法抗拒爱慕之思。画中的孔生,斜倚凉亭,闲抛书卷,注目凝思,娇娜的身影浮现眼前,只见一位亭亭玉立的天真少女,薄妆初成,迎栏伫立,真是眉目生动,意态娴雅。这幅人物特写将孔生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对后面一幅描绘皇甫公子要另为孔生择配时,孔生竟用唐代诗人、《莺莺传》的作者元稹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婉拒,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再有第54幅,孔生与皇甫公子再度相逢,二人策马一同来到皇甫氏的旧居,道路两旁古木参天,一座庙宇式的宅院显现山下。这里惟妙惟肖的对皇甫氏生活环境的描画,为后面皇甫公子对孔生实言其为狐类,则起到了提前预示作用。总之,细观全书画作,决不会让人感到有图解故事之憾,其艺术内涵远超出了故事的情节文字描写。众多富于感染力的画面,使读者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我们不能不为两位先生高超的绘画造诣而拍案叹服。
蒲松龄的这篇故事本来就是一篇突破传统封建礼教,表现纯洁友谊,歌颂美好爱情和婚姻的佳作。而配上两位先生的精美画幅之后,则更是图文并茂,珠联璧合。对此难得的艺术精品,应该值得我们反复欣赏品味。2002年9月天津人美再次重版了《聊斋志异》(35册),不知为何竟未将这册《娇娜》选入,实在可惜。而世纪八十年代印刷的一些版本,由于印刷质量欠佳,使得绘画的不少精彩之笔都神韵顿失。在此,我希望出版单位能把原汁原味的连环画《娇娜》,呈献给喜爱她的广大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