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启民连环画专辑前言
艺术上的追求,总是伴随着艺术家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求索。
连环画家景启民先生1931年生于沈阳,内忧外患的国家,父母早逝的家庭,使他过早的领略了人生,这对他以后连环画艺术的创作不无收益。从小爱上书画的他,少年时代受到著名美术教育家徐延年先生的关怀和呵护,对他立志走上美术创作的道路影响很大。1949年景启民先生进入东北鲁艺(现鲁迅美院前身)学习,1951年成为解放后第一批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来到东北画报社工作,并立即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在这个新的创作领域中很快就崭露头角。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连环画作者,他在《抗美援朝画报》、《东北画报》、《农民画报》上发表了大量作品,热情地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了人们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情。与申申合作的《浑河水》和《过草地》两部作品,是他这一时期较为成熟的连环画作品,曾引起全国美术界瞩目。《浑河水》以建设浑河中游大伙房水库为背景,形象地再现了新旧社会浑河两岸人民的命运与斗争,这部作品荣获了1963年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过草地》以长征史诗为题材,出色地塑造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在全国十几家报刊转载,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得了省美展一等奖;《绿色的矿山》是由作者自编自绘的一套连环画,1955年发表后,全国最具权威的《美术》杂志予以转发,并专门载文评介,后来获得了省美展二等奖。正当他踌躇满志,在艺术创作上准备大展鸿图,并两次北上长影,与老画家石鲁先生商议将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改编成连环画时,反右斗争的漩涡无情地将他卷了进去,厄运的突然降临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在文革前后的廿余年间,身处逆境的景启民先生没有放下手中的艺术之笔,又创作了多部连环画、小说插图和年画条屏,此时他的艺术创作更趋成熟,创作手法更加多样,特别是历经了文革期间的空白,他的深厚艺术积蓄获得了一个爆发的机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旺盛期,数十部连环画作品相继问世。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环画市场的萎缩和年龄的增长,景启民先生开始尝试写意人物国画的创作,他深信白乐天“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的话,数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塞外,他从西北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悉心考察古代各民族的艺术精华,这使他的绘画境界达到了巅峰,创作的国画作品两次获得国际水墨画大奖,并多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艺术创作的成功使他深深感悟到:“我的国画人物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年创作连环画所做的积累。”综观景启民先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历程,可用他的一首七律诗作一小结:长忆少壮艰辛事,拙笔涂鸦费心思,学步全赖勤为径,群体共绘不窃私。页今东隅已将逝,尚有豪情似旧时,莫道桑榆犹非晚,蘸尽宿墨添新词。
现在,为满足广大读者和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对精品连环画作品的需求,经作者授权并提供原稿,我们推出新中国著名连环画家景启民先生早期连环画代表作品《浑河水》和《告状记》、80年代的长篇作品《风尘儿女》以及文革前后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走向新生》和历史人物故事《施琅将军》,使读者能够欣赏到这位新中国第一代连环画艺术家作品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