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颂药圣
——谈《李时珍》几种不同版本
无论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古代优秀人物学习的角度,还是着眼于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伟业,李时珍及其事迹都应该成为连环画创作的主题。事实也确如此,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李时珍》连环画竞相推出,仅我收藏的就有十几种,其中单行本10种。这些版本中,有一半都改编自50年代初张慧剑先生的同名电影剧本。我以为,起码有5部作品值得关注。
首先是1960年由钱笑呆、冯墨农两位画师创作的版本。钱、冯堪称线描高手,他们采用典型的传统白描技法,构图严谨稳定,线条流畅柔韧,体现出二人的风格特色。这部作品于平实中见功力,至今仍魅力不衰。
李世南先生以水墨技法画的《李时珍》,曾在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奖。李时珍的形象真实感人,从年幼时流露出童心稚趣到垂暮时壮心不已,均被画家细腻地描绘出来。特别是李时珍向楚王提出重修《本草》的愿望(48幅),以及严正批驳太医院的昏官(59幅),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准确鲜明地刻画出李时珍的坚强个性,不啻为两幅出色的人物画。
韩伍先生的作品,因是48开本,所以画面为竖长幅,篇幅长达142页。它的特点是景别与视角多变,对环境的描绘也多样化,既表现出祖国河山景致之丰富多姿,也烘托出李时珍足迹踏遍青山的艰辛。
在这个题材的作品中,岭南画家林墉和陈文光的创作,可谓别具特色。他们在线描的基础上加以黑白处理,不仅人物造型生动,画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而且环境表现富有装饰性,人在景中,浑然和谐,相得益彰。许多画面的形式美准确传递出内涵,如32幅主人公去武昌楚王府的路上,33幅被变相囚禁时的孤独。又如35幅离楚王府进京,提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画面右侧的黑色石狮,象征着无法摆脱的黑暗势力。37幅的灯下读史籍,40幅的辞职而去,都出色地刻画出李时珍一心刻苦钻研、不甘同流合污的思想性格。
24开的彩墨绘本,是著名国画家刘旦宅的精心之作,笔法娴熟老到,充分显示画家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他用酣畅的笔墨和清丽的色泽,描绘出人物的成长历程,如18幅,青年李时珍向父亲表白自己坚定的志向;19—22幅,他虚心向老农、猎户等请教,看、闻各种草药,态度认真,神情恳切。第65幅,饱经风霜的主人公,端详着曼陀罗,露出欣喜的笑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刘先生这部作品,不但得到专家们的好评,也深受读者喜爱,成为连友们珍藏的精品。
其他如老画家康殷、叔平两位合作的人美老版本古朴典雅,耐人寻味;宗静草先生的线描画作,构图饱满,注意视角变化;郭秀庚与邱小玉合绘的作品,线条准确,造型朴实;包括谢申先生的同名作,也都显示较高的水准。
80年代末期以来,名人传记套书纷纷问世,大都选绘了李时珍的事迹。而由金丽天等绘画的海南版《医药至圣李时珍》,实在不敢恭维,大可列入垃圾类。敬惜字纸,少提也罢。
文:王家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