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的历史意义
1979年8月《连环画报》发表了根据郑义同名小说改编、陈宜明、刘宇康、李斌编绘的《枫》。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但这种反响却是二种意见的反响。焦点是如何评价这部作品的思想倾向,以及连环画在创作中如何表现历史真实和反面人物等问题。
当时专业文艺工作者,尤其是专业美术工作者更是给以极大的赞扬,他们纷纷给《连环画报》编辑部打电话、写信、写评论、祝贺这部作品突破禁区、真实反映生活所取得的成就。《文汇报》、《工人报》、《美术》、《美术研究》及该画报也先后发表有关专题评论文章,对《枫》的社会意义和艺术表现等问题,展开了争鸣。同时,这部作品也引起了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关注与批示。发表这部作品的该期《连环画报》也出现了抢购与禁售两种现象……后来禁售解除……作品也在建国30年大庆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
这部作品只有32幅,其中有二幅出现了江青、林彪的形象,这就是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今天本刊将当年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再次整理出来发表,目的是让我们更多的连藏爱好者及读者了解当年这部作品发表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让我们能对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收藏意义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
这部作品因只有32页,没有单独的单行本,1981年《连环画报》社将此作品及该刊发表过的《和平玫瑰的故事》、《藤野先生》三部短篇连环画合在一起以24开全彩印刷出版,因印量只有三千册,加之这部作品的影响,目前这部作品已成为难得的藏品。
文:张治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