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长城》孕育散记(图)
(一) 赵奇 |
我随便翻着画册。
突然,一张图片吸住了我:春日下午,暖色的光笼罩着威武的雁门关,残积的雪和枯黄的草茎连着那座充满深情的关口……哦!我想到,有多少故事都从这古老的长城开始。
已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我就萌发着这样的一种情感:在我们古老民族受到极端羞辱,感情受到极端压抑,在民族存亡关头,是怎样地表现着我们民族的性格!是怎样地实现着他的信念!
怎样表达出来?我苦于无从下手。
我疯狂地查找书籍,盲目地收集资料,照片、散文、杂记、诗以及游记,一时间,竟成了"癖好"。这些东西,沉重地埋积在我的心中,乱糟糟,完全像一堆柴草,塞得我透不过气来,刺得我心痛,搅得我烦躁。
这张图片(确切地说,是一张介绍长城风光的照片)却像一星火花,瞬息间,就烧尽了我心中的积淤!这许久的苦恼,这许久的辛劳,一下子化做了巨大的动力。
我开始系统地整理一片混沌的思绪。
我写出了大的构架,我试着制作画面。
这样,工作了一段时间,我觉着不很坦然了。我的"感觉"对吗?那些地方、那些事件究竟怎样?还是去看看吧,看看长城,看看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台儿庄,看看那浸过英雄鲜血的土地。
在完成作品以后,我回想那段深入生活、搜集资料的意义,还并不在于如何收集到许多珍贵的材料,而是行动的本身。它使我能直接感触到更纯朴、更接近于"原来"的感情,使我能冷静地思考应该表达的主题。
(二)
《啊,长城》选页 |
我去了著名的平型关,那里完全是一片苍凉的面容。这里曾有过走红的时期,偌大规模,质量极好的建筑,纪念馆、招待所……据说附近的村子都要扩建成市镇。现在却是如此冷落,整幢纪念馆没有几块完整的玻璃,空荡荡的展厅,残留几个"舵"、"帅"、"统"的大字。独有一尊领袖塑像还完整的存在着。我问身边一个烫着过了时的满头波浪的姑娘,她吞吞吐吐,说不清楚这里的过去。是呵,她太小了。我们需要告诉她,那些战士们,连武器都不能够人人有一件,却是在侵略者最猖狂的时候,出其不意地在中国的土地上打败了他们!这是真的,这是这里的骄傲。还要告诉她,今天的冷落是因为昨天的走红:凭吊那些无名的英灵,才是我们真诚的情感。
(三)
台儿庄,我听到过这样的歌子:
……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张翼德一声吼……吓退百万兵……
怒发冲冠……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据说,这是抗战刚刚开始时,流传在中国军队的"军歌"。可以想象,这些很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歌唱,是怎样地震动着千千万万蒙受耻辱的国人!是怎样地震动着千千万万士兵的心!
(四)
《啊,长城》选页 |
一次乘夜车,车厢里人满满里。途中上来一位妇女,抱着两岁的孩子挤在了我旁边的位置上。她的丈夫,一位军人,只能倚着妻子站着。时间久了,他的姿式我看着都感觉疲劳,困倦时感情麻木了……车厢里谁也不去理他。哎,他还年轻,他不正是服役的军人嘛!
我还没有从"弥漫着硝烟,弹壳和弹柄堆积三公分厚的残酷的台儿庄战役中"醒来。
(五)
岁月带去了记忆。然而,生活在那块还艰苦、还有着贫穷、还有着愚昧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千古英烈的怀念,却是永远也不会消逝的。一条条勒深的皱纹,一根根毫无光泽的发须,一只只永恒的眼神,一块块涸裂的嘴唇……呵,我领悟到了,一种跨越时空,一种不可征服的古老民族的原始性格;我领悟到了,万里长城所蕴涵的意义。
我说不清楚,这些感受和我完成这件作品的关系,可它却是一直缠绕着我。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那满天刮着白灰,令人窒息的热气,踉跄奔跑的车辆,叽里咔啦的声响,伫立在尘埃中摆小摊的人们。
(六)
这件作品,是由三个篇章完成的。第二篇章,表现了半个世纪前,中国的悲剧。它是历史,但是,超出历史的真实;更重要的,它是今天的作品,它应该体现我们对过去的理解。第一、三篇是中国人的深情,是对古老文化的祭奠。
长城,这个古代建筑本身的意义,我认为是不大的。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修筑它会是多大的灾害。有这样的数字,秦始皇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左右,其中男劳动力也不过五百万。修筑长城一下子就调走了全国劳动力的五分之一!即便是在战略上,它的防卫作用也是很有限的。然而,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脱开了修筑它的意义,它成了修筑它的民族的代表,它体现了永恒的意义和民族的心理结构。
当你置身于空深旷远的山巅,遥瞻那婉蜒万里的长城,哦!古老的文明闪烁着神奇的拉力,这壮丽的气象,会使你忘却了自己,会使你感到无比的豁达。
修筑长城的统治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企图隔离兄弟民族的城墙,今天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崇高,是连结各国人民的纽带--这是历史对他们的嘲讽。
(七)
还应当说明的是,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不是先写出文学脚本,而是绘画和文字同时完成。文字和画面的关系不仅仅是补充,它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
另外一点,不是因为我喜欢连环画而采用这种形式,而是这种形式更适合表达我的想法。这件作品也体现了我对连环画艺术的理解。
文: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