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老人不用空调每天作画十小时 每年书展都有新作面世
文汇网   2018-08-22 10:18:41

前天下午,戴敦邦在读者簇拥下落座,为其新作《戴敦邦插图珍藏版四大名著》签售,这已是他在今年书展签售的第二部新作。两天前,《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首发,令现场观众沸腾。近年来,几乎每年上海书展都有他的新作面世。一位80岁、右眼已盲的画家如何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力,记者日前走进他的画室,找到了答案。

“我有支气管炎,不能吹空调,为了画纸的平展自然,也不能开电风扇。”老人正打着赤膊,汗流浃背地在创作。38摄氏度酷暑天,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戴敦邦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坚持创作十个小时以上。见有人来访,他赶紧穿上一件白色汗衫。在他笔下,一幅《红楼梦》的墨稿即将完工,十二钗的命运跃然纸上。“这幅长卷画了两个月,我现在只有一只眼睛可用,画得很吃力,生怕一个线条勾坏了整张画就得从头再来。”戴敦邦指了指自己的右眼。因为积年累月的过度使用,七年前,这只眼睛已经彻底看不见了。

d2.jpg

▲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戴敦邦酷暑天每天坚持创作十个小时以上(本报记者李婷拍摄)

“很多人劝我歇一歇,我怎么能歇呢?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过一天少一天,我得争分夺秒。”眼前的戴敦邦,一张国字脸,眯着的眼里隐隐透出执著而深邃的目光,留着稀疏的小白胡子。他有舔笔头的习惯,嘴唇上留下一抹墨汁,脚上穿着一双黑布鞋。

穷尽半生,对《红楼梦》读之绘之

戴敦邦常说自己是一个“民间艺人”,但在世的人物画家中,他无疑是画名著画的最多的一位。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他几乎穷尽半生对其读之、绘之。从1977年底为英文版《红楼梦》配插图;到上世纪90年代创作《红楼梦的故事》连环画,又画过西班牙文本插图以及多种红楼人物画“群芳画谱”;再到2000年出版《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以及近年与他人合作《红楼梦》相关的三套画作,还有为中国邮政设计绘制《红楼梦》特种邮票……他的画笔,不尽描摹着这部中国传统典籍的形与韵,其作品被视为诠释《红楼梦》的一扇窗口。

d3.jpg

▲戴敦邦笔下的《红楼梦》

d4.jpg

▲戴敦邦笔下的《水浒》

其中,在2000年出版的《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中,他做了一件前人未曾做到的事:以国画演绎《红楼梦》。红学家盛赞这部画集以灵肉如生的形象再现了原著撼人心魄的力量和诗意风采,与文学原著珠联璧合。然而,画家并不满足于此,去年春天开始,他又另起炉灶开始了新一批300幅《红楼梦》国画的创作。“2000年的时候,我为《红楼梦》中每一回配了两张图,一共画了240幅作品,但现在回过头来还是觉得画得不够充分。”戴敦邦说,《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些章节不是两张画能够说清楚的,书中还有很多经典诗文,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走向,也应该画出来。他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约定:明年三月份交出300幅国画,赶在明年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全新的《画说红楼梦》(暂定名)。

d5.jpg

▲戴敦邦笔下的《西游记》

d6.jpg

▲《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之“王英 扈三娘”

为此,最近一段时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准时开工,先在家画三个小时的小幅作品。吃过早饭再赶到画室创作大幅作品,一直到中午12点回家吃中饭,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下午两点继续创作,直到晚上。如是往复,每天的创作时间加起来超过10个小时。

为画好中国故事,屡次将自己“逼上梁山”

有人说他这是在玩命创作,而他自己却淡淡地说:“我不画谁画?况且我是真的喜欢,只有这么一直画下去,画到画不动、画到我死为止。”事实上,为了画好中国故事,戴敦邦接二连三地把自己“逼上梁山”:2016年上海书展,他推出《戴敦邦画说西游记·大闹天宫》;2017年,他的《戴敦邦画说三国演义·群雄逐鹿》首发。今年书展,他又有两部大部头面世。《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一书,收录了有关《水浒传》人物的彩色国画250余幅。它们中绝大部分是戴敦邦的新作,在艺术表现中更加强调国画的墨韵和神采,在人物设计和编排上不受原书章回次序和时空的制约,采取以人物造型为纲,以故事情节为目的创作构想,在细节上作了更为详尽的画面补充。他的笔下,不只是流淌着线条人物,还倾注着他的情感,书中,他对主要人物还做了精彩点评,增添了一份诗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戴敦邦插图珍藏版四大名著》,插图全部使用戴敦邦的作品,共计81幅。除《红楼梦》增加1幅《金陵十二钗与宝玉》长卷外,每部名著精选20幅,都是书中精彩的场景和情节,图随文走,放在相应的章回,艺术感极强。

d7.jpg

▲《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之“拳打镇关西”

d8.jpg

▲《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之“石秀会戴宗”

《画说红楼梦》尚在创作之中,戴敦邦又有了新的目标——他要画《道德经》,且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创作。记者看到,画室的墙上,顶天立地地挂置着两幅他尚未完成的巨幅画作。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采用的不是擅长的国画,而以西洋画的形式创作。画室的一角,放着一架折叠梯,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天在梯子上爬上爬下作画。“我要靠手中这支笔,从老百姓看得懂的角度,画出典籍中的哲学精髓。”戴敦邦笑着说,“可能真的是一孔之见了。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画完《道德经》。”

d9.jpg

▲《戴敦邦画说水浒传——逼上梁山》之“小七喝御酒”

走出画室,记者想起了漫画家方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敦邦名字像外交部长,人可像戴家庄里的老乡;自号民间艺人,却是艺术门里的苦行和尚。”这,大抵是对戴敦邦最传神的写照。

>>>记者手记

如此执著只因“就是喜欢”

在画家中,戴敦邦是比较“神秘”的一位。他鲜少出席公众活动,甚至不用手机,因为年纪大了听力有些衰退,家中的座机也常常无人接听,近年来近乎处于“隐居”状态。

记者登门的那天,正是上海38摄氏度的高温蒸笼天。进门却看见,在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的情况下,一位80岁的老人,怡然自得地在门窗紧闭的画室内一边哼着昆曲,一边挥毫。老人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绘画时间超过十小时。就是在这些年如此近乎“苦修”的生活中,戴敦邦创作出了《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西厢记》《长恨歌》等40余部大型画册。

面对面聊天才发现,长久绘画和高强度的用眼,导致他的右眼在七年前已完全失去视力,但他依然坚守着创作。为何如此执著?回答只是简单一句:“就是喜欢啊!”因为喜欢,所以这么拼命,所以这么着急。“如果还能有二三十年,我就不急了,但现在已经80岁,我就想争分夺秒多画一些。”

最简单的话语,蕴含着最炽热的情感,让人惊叹于老人对艺术理想的热爱,感动于艺术家对毕生追求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文汇网


上一条:“讲中国故事——第五届全国架上    下一条:小人书过时了吗?连环画画家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