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动漫前线
为传统艺术注入现代传播手段
http://www.lhhart.com   2014-12-27 17:56:21

  戏曲动漫剧《跑旱船》的戏曲文化传播创新

  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流脉,山东梆子为余绪之一,它源起山东,在苏豫冀皖广泛流传,因杂取多种古老剧种声腔,地方艺术特征明显。今年以来,中国戏曲学院和郓城山东梆子剧团推出一出以传统“梆子”与新潮“动漫”奇妙联姻的《跑旱船》,重新集结了半离散状态的演员们,以一辆经过改造便于装卸的“文化大篷车”轻装简从地在齐鲁乡村巡演。从春入秋,演出已近40场,观众多达数十万人。这出115分钟的梆子“戏曲动漫剧”,是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与郓城山东梆子剧团长达两年切磋、实验“跨界”合作的探索结晶。它在村头、场院获得的热烈反响,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而它受到农民欢迎得益几个原因——

  首先是舞台连通了两股“地气”,一老一新。一老,是当地百姓历代浸渍的地方历史文化记忆——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流域,长期自发传承一种“跑旱船”民间舞蹈技艺,它是农耕“水文明”祭祀仪典遗痕转化为古老乡村的集体“广场舞”,如今已是当地父老日常休闲娱乐活动,更会在年节喜庆村落之间“PK”叫阵。一新,是指动漫新视听。“梆子”老传统和“动漫”新视听集于一台,既钩沉历史记忆又凸显当代风情,古今宏微互见,撩拨农民心灵。

  其次是声歌动舞满台热闹,喜剧处理幽默轻松。而最重要、也让老少妇孺引颈期待的,恐怕是《跑旱船》里频繁出现的舞台“例外”和观赏“意外”。那辆“文化大篷车”的数字媒体大屏幕里,会频繁出没戏曲舞台上从未有过的大量动画“卡通形象”的人物、动物、田园风光、乡村民居等外观内景,它们或同步或续接,全程参与到了舞台真人唱、做表演进程。这是在剧情故事、传统表演以外,让男女老少时时爆发欢笑、每每惊诧戳点、人人期待悬念的演出现场的一致反应,也是有人会一路追随“大篷车”多次观看的原因。传统的“梆子”和传统的观众,被带进了一种全新视觉形式,沉浸在戏曲、动画双重幻觉的体验当中。

  现代“动漫”不仅介入而且要真心服务古老戏曲,以坚守梆子传统风格为初衷的《跑旱船》是难得首创的舞台先声。作为一种可贵探索,也由于实际演出效果,它已得到乡土观众肯定,近日成为“山东省重点扶持创新剧目”之一,原本萧条的剧团也因此剧转见生机。《跑旱船》对传统戏曲当代传播的初步实践,现象独特意义多元,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样本,至少会有以下启示:

  第一,如何在坚守“文化供奉”与满足“文艺供应”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这实际已是和艺术载体里文化品质直接有关的传播学的深度问题。《跑旱船》的梆子、动画关系处理虽未尽善,但“主仆关系”基本确定,体现了艺术专业良知和文化传播立场。这个实验有两层意义,对反观传统戏曲在传播理论资源方面不敷现实之需的“短板”部分,有来自实践、呼唤“补白”的理论撬动意义,更是在试水深浅,探求路径。

  第二,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资源、引入现代传播举措方面,做到信息脉理“出新”有据,防范媒介“炫技”无序“创新”。科技应该原创,文化传播则须倡导渊薮出新,慎言“创新”二字本身携带的刀斧运斤。这是个观念学养议题,也是个举措分寸尺度。戏曲视听传统生态的人类存续、分享价值,不应被人为肢解。《跑旱船》的“动漫”十分明确是载船之水,不是古老画舫本身。

  第三,现有“动漫舞台剧”“动漫思维”有哪些观念边界可以突破,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去考察、应用。中国动漫的思维“儿童化”强烈暗示自我约束,早是自甘“小儿科”艺术属性长期创作的主要症结。《跑旱船》以“戏曲动漫剧”面目问世,一为“动漫思维”带来新解释:不说戏曲舞台许多动作和“偶形”艺术之间早有古老视觉信息历史联姻,譬如“起霸”程式就与木偶肢体动作“关节化”有视觉趣味姻缘,并非生理心理学意义的“儿童”思维,而是共同源于“巫傩”祭祀的信息遗存;同时,农村题材进入“动漫舞台剧”,让文化服务农民,艺术惠及乡村,维系戏曲“老戏迷”的同时扩大了当代“粉丝群”。

  (胡晓宏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条:出版布局动漫路径出新    下一条:当动漫遇上汽车,真心让人醉了